新闻/学术活动
新闻

Angelovski研究组发表可用于磁共振功能性成像的超极化生物探针的Perspective文章

Date:2023.06.01

2023年6月1日,《Nature Chemistr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ith hyperpolarized bioresponsive probes for functional imaging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的Perspective 文章,该文章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Goran Angelovski研究员、约克大学Ben J. Tickner博士与江苏大学王高继博士合作完成。

该Perspective总结了超极化磁共振领域内现代生物探针的前沿进展。磁共振技术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目前临床放射应用中关键的诊疗手段。超极化的方法包括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自旋交换光泵(SEOP)和仲氢诱导极化(PHIP)等,都可以增强磁共振成像信号,从而检测到一般磁共振无法检测到的生物活动相关的分子(见图1)。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的化学发展也经历着巨大的进步,包括一类特殊探针——生物响应磁共振智能造影剂的开发。这类智能造影剂可以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调节MRI信号,从而帮助成像并更好地监测各种生理活动过程。这两者的结合,使超极化生物响应智能造影剂可用于MRI功能标记物的开发,为组织代谢学和生物化学提供更多信息。

更多内容:

https://www.icpbr.ac.cn/lab/angelovski/news/202404/t20240415_210978.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