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叶皮层:初级内感受皮层到Von Economo神经元
灵长类动物的岛叶皮层是大脑皮层的第5叶,位于外侧裂也称Sylvian裂隙的深处。在Brodmann的时代,他首先提出可以将其基本划分为3个大区域(颗粒状区、减颗粒区、无颗粒区),但我们后来发现它实际上包含更复杂精细的组织构造或区域划分,每个区块都可以连接到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和多单元模块记录的方式,我们发现岛叶的背侧有一对颗粒区(Idfp和Idfa),或可称为“初级内感受皮层”,它包含了身体内感受的精细图谱。我们通过示踪技术研究证明了,在最终整合到岛叶腹侧前部颗粒区(Iap、Iapl、Iapm、Ial、Iai和Iam)之前,这个“内部交互”图谱在岛叶中部非颗粒区(Idd、Idm和Idv)被多次重复映射表达。其中,有一个颗粒区(Ial)中含有特殊的纺锤形传导神经元,Von Economo神经元,它比一般锥体神经元要大2 - 3倍。已知在多种以自主意识或感觉缺失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中,都存在它被有选择性的消耗殆尽的状况。我们发现von Economo神经元可以投射到关键部位脑干的自主中枢,表明它们可以调节机体以快速适应当下的情绪和认知操作。
内感知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全身动态脑实验室综合了多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先进实验方法,以研究内感受集成系统的神经解剖学方法和功能机制。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规划拥有一整套综合性的实验方案,以实现我们在记录神经元、功能神经成像和动物行为实验的同时也能精准标靶(化学方法)特定的神经元、大脑环路和身体参数。我们研究组当然也会使用比较/转化等研究路径。
全身动态脑实验室: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全身动态脑实验室得益于特有的跨研究机构以及跨国的科研背景。虽然主要是在位于上海的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和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工作,但我们也会积极与克莱恩研究所(美国纽约)的C-BIN实验室、图宾根大学(德国)的CIN实验室进行协作研究,目前我们正与鲁汶大学(比利时)的维姆·万杜菲尔研究室密切合作。全身动态脑实验室还参与一些有关研究领域基础生态的项目,包括灵长类数据和资源交换(PRIME-DRE)以及新成立的全球灵长类脑组织学交换(PRIME-HISTO)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