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早期阶段,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一共有4个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系统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以及跨学科和多维度方法学的开发,以及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与电生理学、神经化学、生物响应造影剂的开发和体内解剖连接研究等相结合。
研究项目包括了解生成性视觉感知和物体识别的生理机制、多感觉统合、学习、记忆和记忆巩固、视觉系统的动态组织、身体生理状况的感觉表征和自动调节(即:内感受、自主神经内感受的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研究。
每个实验室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博士后和研究科学家,预计实验室将在2024年初全面投入使用。来年,我们将从欧洲、美国和中国,额外招募5至10名享誉盛名的系统神经科学家作为主研究员。
中心的全球目标是为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创造最佳条件。通过利用不同的研究经验,我们相信理解大脑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可能性显着增加。尽管在理解单个细胞和分子如何发挥作用来调节大脑和神经系统活动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我们仍然缺乏对神经网络的动态连接、状态以及初始条件依赖的状态演化的综合、全面的理解,这些很可能是我们所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不言而喻,我们最终会将以上所有内容与克隆方法相结合,并以此产出具有目标疾病表型的遗传一致的灵长类动物。正确的系统性评估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获得与原有的和经修改的结构性及功能性嵌合体的运行概况对照信息。
与此同时,中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际化。显然,不同国家高度多样化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现性,并使数据收集和共享标准化。国际化将极大地增加专家之间的协同互动,推广神经科学的跨学科方法,并大力改善不同领域的培训,从而有互动性地推动神经科学界的大量发现和创新。
最后要说的重点是,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的实验科学肯定会与电算和理论领域的同僚产生强大的相互作用,而其旨在开发与应用一种,和运用用于复杂动态系统的物理学相似的,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多嵌套性的生物系统数学模型。我们非常赞同加拿大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保罗·萨加德的说法,“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没有实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确实如此。